稻城县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与九龙县相接,西与乡城县相邻,北接理塘县,南与木里藏族自治县接壤,西南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相邻,总面积7323平方千米。
稻城东汉为白狼羌地,唐属吐蕃,明属朵甘都司。清宣统三年(1911年),核准置“稻成县”。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改名“稻城县”。北部海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低纬度古冰帽和青藏高原最大古冰体遗迹,被列入《中国可建地质公园推荐名录》。
稻城县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与九龙县相接,西与乡城县相邻,北接理塘县,南与木里藏族自治县接壤,西南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相邻,总面积7323平方千米。
1、酥油茶
酥油茶以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酥油茶具有极高的热量,淳香可口,喝上一口,精神顿爽,对补充体力缓解高原反应也很有效果。藏族喝酥油茶有一定的规矩,一般是边喝边添加,不能一口喝干,因此客人的茶碗总是斟满的。
2、糌粑
糌粑是藏民的一种主要食品。制作时先将青稞(属大麦类,有白色、紫黑色二种)晒干炒熟,磨成细面,不去皮。然后把糌粑放在碗里,加点酥油茶,用水不断搅匀,直到把糌粑捏成团为止(“粑”就是成团的意思)。糌粑携带方便,适于牧民生活。出门只要带上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再找一点茶水就行了,不必起灶用火做饭。还可在糌粑里加入一些肉、野菜之类,做成“稀饭”,藏语叫“土巴”。
3、青稞酒
青稞酒,藏语称为“羌”,是用青藏高原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有高度酒和低度酒之分。酿造前,首先要选出颗粒饱满、富有光泽的上等青稞,淘洗干净,用水浸泡一夜,再将其放在大平底锅中加水烧煮两小时,然后将煮熟的青稞捞出,晾去水气后,把发酵曲饼研成粉末均匀地撒上去并搅动,最后装进坛子,密封贮存。如果气温高,一两天即可取出饮用。青稞酒营养价值高,清香醇厚、绵甜爽净,是藏族人民逢年过节、结婚生子、迎送亲友席间必不可少的特色饮品。
4、藏香猪
藏香猪也被称为人参猪,有“高原之称”的美誉。其脂肪含量很低,猪皮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稻城亚丁的藏香猪便是优秀的猪种之一。
1、亚丁风景区
亚丁风景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境内,主要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三座神山和周围的河流、湖泊和高山草甸组成,因其独特的地貌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被誉为“香格里拉之魂”和“最后的香格里拉”,被国际友人誉为“水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亚丁,藏语意为“向阳之地”。保护区内的三座雪山:仙乃日、央迈勇、夏诺多吉,南北向分布,呈品字形排列,统称“念青贡嘎日松贡布”,意为:终年积雪不化的三座护法神山圣地。藏传佛教中称其为“三怙主雪山”,是藏民心中的神圣之地。
2、海子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海子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古冰体遗迹,以“稻城古冰帽”著称。平均海拔4500米,最独特的景观即是大大小小的砾石构成的石河、石海以及形态各异的冰蚀湖。保护区植被类型主要有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草甸、高山流石滩等6个类型。景点包括磨房沟、兴伊错、茹布查卡温泉、桑堆小镇、蚌普寺、直共寺、雄登寺、扎郎寺等。
3、自龙特色民俗文化体验村
自龙特色民俗文化体验村位于稻城县傍河乡自龙村,国家3A级景区,景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独特,藏传文化盛行,其中以自麦经堂为主要景点,自麦经堂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因经堂里两种不同教派(即黄教格鲁派和花教萨迦派)和谐共处而出名,这在藏区是比较罕见的现象,因此,也属于稻城亚丁“五奇”之一。自麦经堂具有稻坝古老建筑的特色,整体建筑风格既有稻坝古老建筑风格,又有皇家建筑风格。墙体上绘有白塔和佛像等藏式壁画,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宗教文化艺术殿堂。